如今的紡織服裝業正處于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產業加速轉型升級,迅速全面優化產業結構。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放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更是為產業的長期發展描繪了一幅光輝藍圖。在這個重要時刻,產業應以此為起點,加快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孫瑞哲:“兩個百年”目標下的服裝產業發展新藍圖 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中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描繪了新藍圖。本次年會上,孫瑞哲作了題為“新起點 新跨越——‘兩個百年’目標下的產業發展新藍圖”的主題報告,全面分析了紡織工業發生的變化,面臨的挑戰及機遇,并描繪了中國紡織工業的新藍圖。 新起點:歷史交匯下的中國紡織工業 當前中國紡織工業正處于歷史交匯下的特殊時期,正站在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為重要特征的新起點上,具體表現為:規模效益穩步增長,發展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結構調整特征明顯,全面優化成為行業發展主題;行業轉型升級進程加快,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速度變化——規模效益穩步增長,發展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 2010年以來,中國紡織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出口和工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回落明顯,呈中高速增長態勢。增速雖有所放緩,但發展狀況要好于國家經濟總體形勢。總體上看,紡織工業增加值增速要快于GDP增速。 2009-2014年,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但增幅有所下降。2015年1-10月投資總額為9781.85億元,同比增長15%;2009~2014年,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在全社會投資中所占比重穩中微增,2015年1~10月占比達到2.19%。 結構優化——結構調整特征明顯,全面優化成為行業發展主題 當前,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帶動了行業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的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正在往合理化方向邁進。 原料結構方面,2014年,化纖占全國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達82.2%,比2010年提高了12.2個百分點; 產品結構方面,2014年,服裝、家紡、產業用三大終端纖維加工量比例為46.8:28.6:24.6,其中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占比比2010年提高4.6個百分點; 區域結構方面,西部地區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行業比重由2010年16.8%上升到22.5%,同時海外投資呈提速態勢; 產業組織結構方面,行業優勢資源加速向龍頭企業聚集,同時一批小、專、精、特企業增多并健康發展; 消費結構方面,實體零售渠道增長減速,電子商務增長明顯; 出口結構方面,市場多元化明顯。2013年東盟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第三大市場,2014年,歐盟、美國、東盟、日本合計占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55.11%。針織出口發展快速,2006年針織服裝及附件出口超過梭織,2013年針織織物和服裝出口突破1000億美元。一般貿易比重持續提高,2014年達到76.18%,比2010年提高1.75個百分點。 此外,根據平安證券的研究,紡織服裝板塊80家上市公司中七成左右跨界發展,跨界發展的企業資本市場表現良好。多元化延伸為做大做強主業提供了資金蓄水池,但應警惕資本運作導致實體產業空心化的傾向。行業鼓勵企業立足實業,向“互聯網 ”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創意類領域內的自然延伸。 |